亲亲自然·悠悠童年
发布时间:2021/6/23 15:19:01 作者:潘文丽 浏览量:1188次
亲亲自然·悠悠童年
——东善桥幼儿园课程故事分享交流评比活动
为了扎实开展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,推动全园教师积极参与到亲自然课程建设中,让孩子每学期都能经历丰富多彩的班级课程,本着课程游戏化、生活化的理念,追随着孩子的兴趣,捕捉生长点,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,引发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究,在积累经验的问题情景中不断生成新经验,2021年6月16、18日我园特组织开展班级课程故事分享交流活动,努力寻找适合本园本班幼儿的亲自然课程,不断推进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建设。
“有趣的水宝宝” 小一班
立夏后,预示着季节的转换,炎暑将临,雨水增多。雨后户外场地水洼处形成的小水坑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。水的灵动、神奇、变化吸引着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,伸脚轻轻地踩一下或者直接蹦到水坑中,溅起的水花弄湿了鞋袜也仍然很开心。孩子们在一方水池小天地下玩耍,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。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,开展了各项水“神奇”而又有创造性的玩法。
“圆滚滚”小二班
每逢立夏,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,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。吃蛋之外,还有另外的玩法,比如立蛋,斗蛋等。回到学校后,孩子们纷纷讨论起自己的蛋是怎么立起来的。奇奇问:“老师,既然圆圆的鸡蛋能立起来,那还有什么圆形的东西能立起来呢……”由此,孩子们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讨论,有的说卷纸,有的说奶粉罐等……我们的课程也就此展开。
“我的情绪小怪兽”小三班
在一次和小朋友们玩了《我的表情变变变》之后,老师发现小朋友的表情特别百变,而且总是有小朋友会问:“老师,我们来玩表情变变变吧”“老师,什么时候玩表情变变变呀?”从一开始的统一动作到现在的自己创造的动作,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。于是这个游戏也引发老师的深思,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和本班的实际发展情况,开展了本次班本活动。
“颜色对对碰”小四班
春分后,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,大自然五彩缤纷的颜色深深吸引着孩子们,为此小四班开展了“寻找春天的颜色”的外出实践活动。小朋友们拿着准备好的“相机”开启了颜色之旅。让幼儿能够观察大自然的颜色,启发幼儿成为彩色世界的探索者,享受各种色彩所带来的惊喜、探索,欣赏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缤纷。
“为你桃醉”中一班
万物进入春生的阶段,正是“春飞桃杏开,蝶舞蜜蜂来”的好时节,恰逢植树节,幼儿园搬来了一位“新邻居”——桃树。桃树上桃花盛开,孩子们非常感兴趣,开始了一系列探究活动。桃花长得什么样,桃花先长叶子还是先开花呢,落下来的桃花最后去哪了等等。
“麦田的守望者”中二班
秋种一粒麦(播种)、冬春护绿针(守护)、夏麦覆陇黄(收获),在麦子的三季生长中,孩子们不断发现、收获。在播种麦子时,有的孩子问我们需要做什么呢?在养护时,孩子们浇水、施肥和埋肥。在收获时,孩子们持续观察,发现它是黄颜色的,一粒一粒的,扁扁的有点像玉米粒。麦子的每一次变化也是孩子们的一次成长。
“你好,风筝”中三班
古诗有云: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乘东风放纸鸢。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里,我们带领孩子了解关于清明的一些习俗中,孩子们对风筝很感兴趣,并且我们展开了讨论、制作、试飞,每一次尝试中孩子们都遇到了很多的问题,针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共同讨论,商量解决的办法。
“纸想和你玩”中四班
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,也是幼儿游戏、创作的必备材料。在班级的美工区,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,绘画纸、彩纸、报纸等等,孩子们会用各种纸制作不同的作品向同伴与老师介绍。他们对纸情有独钟、爱不释手,运用撕撕、剪剪、贴贴等多种方式与纸对话,折纸、剪纸、染纸、做纸,乐此不疲、意犹未尽。
“大鹅安家记”大一班
喜爱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,大一班的孩子就围绕小鹅的成长,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行为,孩子们从发现鹅与鸭的不一样到对它产生的一个个问号,进而在猜想、实践、操作中探寻。孩子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,选择住址,照顾小鹅,给它添水,给小鹅寻找苋菜做食物,带着小鹅去池塘游泳,带它春游和散步……
“走,春游去!”大二班
清明时节,阳春三月,春天的气息已经浓浓地包围着我们;草长莺飞,百花吐蕊,春天的灿烂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。清明来,雨儿飘,踏青节里花儿俏;青青草,碧连天,百花争艳迎仲夏;忙播种,也嬉闹,且看硕果丰收到。幼儿脱去厚厚的冬衣,获得了身体运动的充分条件;大自然的奇异变化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对象。一次晨谈中,熙熙分享了假期和家人一起户外野餐,孩子们春游兴趣一下子被打开了……
“21天的变化”大三班
暮春时节,正是新生的季节。一天,幼儿问:“老师,你知道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吗?”周围的孩子立刻说:“我看到爷爷家的小鸡刚出生就会用尖尖的小嘴巴啄壳,直到壳裂开!”“小鸡的嘴这么小能啄破吗?”看到孩子们对“小鸡出生”这么感兴趣,于是在晨谈时,孩子们围绕“鸡宝宝出生”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,整合孩子们的各种问题,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,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开启一场“21天的变化”的探索之旅。
“大树笔记2.0” 大四班
春分不解意,三月桃花寄。三月,我们走进了东大山,林科院。孩子们把每一次外出都称之为探险。
第一次,我们看到了伫立在参天大树上的鸟窝,紫色的二月兰,绿色的竹林,还一起在雨中携手奔跑……
第二次,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樱花瓣随风起舞,大白鹅在湖中游来游去……
第三次,我们在树林里画春天……
春天是这么的美好,一眼看去,五颜六色。春天的树也都开始穿上了新衣服,于是我们一起走进了春天的树林……
从各班的班本课程开展中,我们看到了自由自主、怡然自乐的孩子;我们看到了安心满意的家长;我们看到了乐在其中的老师。种种活动启发我们: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需要,并且及时给予有效支持,课程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,课程的价值也由此显现。
每一次班本课程的探索过程,也是孩子们和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。希望在这次活动中,教师都能够有所启发,取长补短。只要我们老师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,就能够发现我们的身边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。一切基于孩子,从孩子角度出发,解决儿童生活中的真问题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