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在自然 玩在自然
发布时间:2022/12/21 12:56:39 作者:嵇佳丽 浏览量:1309次
学在自然 玩在自然
—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课程建设展示活动报道
为贯彻《指南》,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,加强片区间课程建设的交流,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,2022年12月21日,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开展了万福片班本课程教研活动。
特殊时期,改变的是学习方式,不变的是一直向前成长的步伐。我们通过线上观摩的方式,共同研讨学习。
首先由刘安冉老师带来的大班社会活动《一起冬藏吧》,大一班的孩子在“秋收冬藏”的班本活动中了解了冬天储藏粮食的各种方法,幼儿投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种冬藏方式,在自主观看视频、制定计划与实际操作中感受自己冬藏食物的快乐。
接着由金思怡老师带来大班科学活动《小拱棚》。大四班的孩子在种植园地种的草莓太冷了,该怎么办呢?孩子们通过调查知道可以搭建“小拱棚”。于是师幼共同行动,孩子们思考在前,金老师的支持在后,在了解小拱棚的结构后,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,利用各种材料,尝试将小拱棚制作的更牢固、更保暖。
赵烨老师分享课程故事《嗨,小池塘》,从幼儿身边的池塘脏了为缘起,把握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,积极引导。整个活动,从“始于趣:怎么清理小池塘?”到“践于行:小池塘,我们来啦!”到“陷于爱:成立池塘护卫队!”,师幼共同计划、尝试、发现问题、再尝试,以幼儿为主体,让课程更加生动。
王欣蔚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《“石”味秋来“榴”光溢彩》,结合幼儿园石榴林资源,充分挖掘“石榴”这一孩子感兴趣的教育资源,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,以石榴的种种为切入口,在尊重幼儿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,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观察、比较和连续的观察。
最后,江宁区教科室张春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,张老师肯定了课程游戏化进程中,老师的观念在转变,具备了课程资源意识,课程的内容更加适宜,老师的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高。张老师也提出了要求,资源如何深度运用?在项目课程浮现、探究、高潮结束三个阶段中,教师的策略是如何的?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课程故事如何撰写?每一个问题的提出与阐述,都让我们对现有课程开展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教师要以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、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为精神,把每一个静态的资源转换为动态的儿童经验,儿童在前,教师在后,提升课程质量。
走出去收获经验,请进来共享成果。每一次交流,都是教育智慧的碰撞,都是对工作的检验和激励。我园将会把每一次对外展示作为促进园所发展的动力,在日后的工作中,不断创新,进一步发挥园所优势,让更多的美好在这里相遇!
执笔人:嵇佳丽